用科技擦亮维权打假的“慧眼”
一年一度的“3.15”又到了,“打假”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这几年,科技手段在“打假”中广泛运用,探索出了维护消费者的新手段。实践证明,有了科技手段相助,“识假”多了一双慧眼,“打假”也更加有力。
应该说,运用科技手段“打假”,确实是消费维权的客观需要。在互联网的时代,电商平台不断发展,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,但也让制假售假者有了新的花招,让假货找到了更加隐蔽的藏身之所。在电商平台有过购物经历的人,恐怕都受到过假货的困扰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,一些电商平台迎合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,打着“低价”的幌子,售卖假冒伪劣产品。而一些以社交、团购为招牌的新型电商平台,更是依托于社交媒体进行交易,来无影去无踪,监管难度更大,买到了假货只能吃“哑巴亏”。此外,当我们生活的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,人们的个人信息也更容易在消费过程中泄露。这些年、电商、物流、酒店等行业频频出现用户隐私泄露问题,也对消费维权提出了新的课题。
这些年,打假“黑科技”在电商等领域逐渐得到应用,为打假维权提供了帮助。比如,生物实人认证、假货甄别模型、商家全景视图、直播防控体系等专为打假而生的科技手段纷纷亮相,推进对假货的主动防控。再如,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“中国质量链”,以产品为中心,形成了产品制造、流通、消费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,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溯源和真品鉴别,让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多保护。
综合来看,科技手段在打假维权中的运用,既增强了识假的精准度,又提高了打假的效率。而且,借助于科技手段,把原本相对隔阂的生产者、监管者、消费者联结成了一个整体,使消费维权真正融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。而除了技术手段本身的威力之外,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当广大消费者拿起科技的武器,积极与假货和侵权行为做斗争,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抵制假货的浓郁氛围。
不过,客观地看,科技助力打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,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除了加强质检,严控假货流进市场的“入口”之外,消费者主动利用科技手段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。在当今时代,打假不是一个人赤手空拳的战斗,也不是仅靠肉眼就能完成的。必须调动广大消费者主动打假维权的信心和能力。这就要求打假软件的设计更加友好,使用更加便捷。还应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,完善追责机制,改变商家、厂家与电商平台三者间踢皮球的现象,降低打假维权的成本,使假货申诉和赔偿的流程更加简单和透明,让消费者投诉有门、索赔有术。同时,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,增强假货的曝光和打假维权经验的分享,从而改善打假维权的生态,让不良商贩和劣质产品无处遁逃。